访人 · 访事 · 访天下
朱德与他的农民朋友
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,陕甘宁边区召开劳动英雄大会及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,同时举办了边区生产展览会。杨步浩作为延安县农业劳动模范,受邀出席会议。正是在这次劳动英雄大会上,杨步浩第一次见到了朱德。 会议期间,杨步浩得知,按照边区政府的有关规定,朱德每年要生产三石细公粮上交。杨步浩提出,朱德平时工作繁忙,自己作为劳动模范,必须替朱德分担一部分任务。会后,杨步浩立即向延安县政府提出申请,为...
高永祥:忠魂不朽望山河(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抗日英雄)
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星火乡王家庄村广场上的高永祥半身像。 新华社记者 刁慧琳摄 "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transparent; vertical-align: top; width: auto;">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星火乡王家庄村广场上的高永祥半身像。 新华社记者 刁慧琳摄 在甘肃省平...
东北抗联的作风和纪律建设
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日本侵华档案,是由日本侵略者形成的原始档案,记录了大量东北抗联的活动情况,是研究东北抗联史的第一手资料,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。其中,一份形成于1934年的档案,记载了日军劫掠《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》,并将其译为日文上报存档的相关情况。在这份制定于东北抗联创建初期的条例中,与纪律建设相关的条款就有10条之多,足以证明东北抗联对作风和纪律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。...
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与形象展示 岳奎
【党史钩沉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,便高度重视树立并展示良好的政党形象,通过创办《新青年》《共产党》《劳动周刊》等刊物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,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。全民族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阶段。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、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为、国际社会存在的偏见质疑,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,并通过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,大大提升了党的凝聚力、号召力和战斗...
难忘烽火大别山
雨幕低垂,大别山的花岗岩于湿润中静默,仿佛在无声地回忆。峭拔的崖壁旁,松柏肃穆如披甲的卫士。山花零落枝头,融入坠落的雨滴,悄然没入深谷幽涧。雨水浸润着这横亘鄂豫皖三省的磅礴山体,也渗入它褶皱深深、沟壑纵横的腹地,浸湿那些深藏的英烈往事。 时光回溯到1938年。日军挟海空优势,沿长江北岸和大别山北麓向武汉发起攻击。这莽莽苍苍的大别山,骤然成为江北主战场。日寇的铁蹄踏过安徽六安、霍山,又兵分两路——...
红军抢修白龙江畔栈道
1935年9月中旬,党中央率红一、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从四川巴西地区出发,经甘肃俄界向腊子口进发。当部队行至甘肃境内的瓦藏寺(即旺藏寺)附近时,遇到长征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险阻——悬崖栈道。这些栈道是在崖壁上凿孔插桩、铺设木板而成,行走其上险象环生,脚下便是奔涌的白龙江水。更严峻的是国民党军队为阻挠红军北上,已将原有栈道悉数破坏,使其无法通行。 红军总部立刻命令工兵连火速修复栈道,确保大部队顺利通过...
以奇制胜的广阳伏击战
1937年11月初,为阻滞日军西进,八路军第115师与第129师在山西广阳地区接连两次设伏,取得歼灭日军1200余人的辉煌战果。此战是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。 袭扰阻滞,隐蔽布势。1937年10月下旬,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太原,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率第343旅紧急驰援娘子关,以配合第129师在正太铁路以南侧击西犯之日军。26日,当第115师赶到平定时,娘子关已于当日失守。西进日军左翼第2...
百团大战档案中的抗战记忆
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的百团大战,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。在中央档案馆中,珍藏着一组见证百团大战历史的珍贵档案,包括《朱德、彭德怀、左权关于破击正太路的预备命令》《朱德、彭德怀、左权关于破击正太路的战役部署》等。让我们走近这些烽火岁月的史料遗存,重温百团大战档案给我们留下的抗战记忆。 主动出击,从“被绞杀”到打破“...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马登云: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张子琪
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,前来瞻仰的市民宋女士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,看到民和籍抗日英烈马登云的事迹后,触动很深:“今天的幸福生活,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、拼死守护,这是家乡的骄傲,也是历史的丰碑。” 马登云1906年出生于今青海省民和县古鄯镇。他自幼学习刻苦,青年时工于书法,长大后心怀报国理想弃笔从戎,先后毕业于庐山军官训练团和步兵学校校官班。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,马登云奔驰战...
《大众日报》:一张报纸的抗战
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,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主办的第一张党报《大众日报》创刊。《大众日报》从蒙山深处的沂水王庄出发,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转战百余个村庄,无论环境如何恶劣、条件如何艰苦,坚持出版发行,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和一只永远吹响的号角,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。 一张从未中断出版的党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,中国共产党山东各级组织发动武装起义,在全省燃起抗日烽火,组...
-> 显示更多 <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