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朱斌 通讯员:莫镕弛、周小斌报道)2025年8月26日至28日,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,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、上海海洋大学、内江师范学院和中国水产学会《水产学报》编辑部承办的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河北邯郸顺利召开。
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34所高校和27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、研究生以及企业技术骨干共200余人参会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桂建芳研究员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刘少军教授,中国水产学会学术交流处副处长李利冬,中国水产学会第十一届淡水养殖分会主任委员李家乐,副主任委员戈贤平、胡炜、朱新平、高泽霞、王伟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。
会上,李家乐教授与李利冬副处长分别致辞。李家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,2024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和产值继续保持增长,已成为保障居民优质蛋白供给和促进养殖户增收的重要产业。他强调,当前我国淡水养殖正加快向绿色、生态、智能和标准化方向转型,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本次年会以“科技创新赋能产业,人才发展强本固基”为主题,邀请多位院士专家作报告,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,为推动淡水养殖产业绿色、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智慧与力量。李利冬副处长表示中国水产学会是国家5A级科技社团,淡水养殖分会作为学会成立最早、规模最大的分支机构之一,为推动水产养殖学科领域科学研究、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淡水养殖业应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,在科学育种、生态健康养殖、智慧渔业等领域实现突破,加快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会议期间,大会设立主题报告和三个分会场,聚焦鱼类及名特优水产动物种质创新与绿色养殖、高效繁育和生态渔业技术模式等前沿议题。桂建芳院士和刘少军院士分别作了“候选品种异育银鲫中科6号的创制与培育”“鱼类大杂交和微杂交”主题报告。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,厦门大学徐鹏教授,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单秀娟研究员,中国水产学会、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夏芸农艺师也作了特邀报告,展示了在水产良种育成、疫苗开发、饲料利用效率提升及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最新成果。
此外,70余位来自科研院所、高校及企业的学者和青年代表在分会场作口头报告,集中展示了我国淡水养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果。与会人员深入交流、思想碰撞,为行业未来发展凝聚智慧。
8月28日,专家学者还前往涉县邯郸市鲟鲵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,观摩学习鲟鱼繁育、养殖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。本次会议受到石家庄乐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。
作为渔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,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我国淡水养殖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,也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