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1日,河北雄安,京津冀三地大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参加2025中国品牌论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,共话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  科学谋划好、扎实推进好“十五五”时期教育工作,成为与会嘉宾的热议话题。

  “‘十五五’时期,要着力强化顶层设计,凝聚政策合力,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,鼓励领军企业与高水平大学、职业院校深度合作,促进人才链、科技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。”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晁桂明说。

  高校作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交汇点,如何突破壁垒、释放创新活力?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说,“学校正通过优化学科结构、创新组织模式、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教育力量。”今年3月,中国人民大学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建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区。

 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之路不断拓宽。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。”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介绍,“北大重点布局人工智能、新型材料、生物医学成像、基因测序等重要研究领域,将不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能力提升。”

 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。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分享育人经验:“学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,全面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,打造一批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和特色班,形成具有北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。”

  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,是信任和期待,也是有力的鞭策。

  “高质量教育是从量到质的跃升,是人民满意的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、具有中国特色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彩云说。

  来自教育一线的声音同样精彩。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认为:“高质量的教育既能让孩子快乐成长,也为其成长奠基,具有科学且可复制的规律。”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李娟介绍:“建设雄安史家胡同小学,不仅是硬件设施上‘交钥匙’,也是育人资源上‘交钥匙’——实现成果共享、共研、共育。”

  “首批疏解高校全面开工建设,雄安新区现代教育体系加速构建。”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余育国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河北省教育普及水平迈上新台阶,服务支撑能力实现新突破,教育协同发展取得新成就。

  场内交流激荡,聆听教育的新声;场外塔吊林立,勾勒未来的轮廓。在雄安,教育正以全新的姿态,与一座新城、一个时代,共同生长。